今天的主角,是 Project Banana Paradise AI 專案中最亮眼的明星模組「神臂金剛 (Robotic Arms)」。
負責開發的年輕程序猿團隊,正意氣風發地展示著成果,但會議氣氛逐漸劍拔弩張。
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前輩常說的一句話:「我們都是這樣做事的。」
當冰冷的數據遇上無法量化的「隱性知識」,一場關於技術路線的戰爭就此引爆。你的團隊在做技術決策時,更相信數據還是老鳥的經驗?
螢幕上,華麗的「AI Monkey Dashboard」顯示著驚人數據:「神臂金剛」在模擬環境中的香蕉採收成功率高達 99%,效率是傳統人工的三倍。
數據證明,全面部署『神臂金剛』將是我們唯一的選擇。
年輕的 AI 程序猿團隊負責猴總結道,語氣中充滿自信,會議室裡一片讚嘆!
直到角落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:「但是。」
一位滿臉皺紋的作業猿站了起來:「請問,你們的機器人能應對雨天濕滑的樹幹嗎?牠能爬上最北邊那片陡坡嗎?那裡的香蕉最甜,但也最危險。」
作業猿沒有數據,沒有圖表,只有數十年風雨中採摘香蕉的經驗。
一個「但是」,讓整個會議室瞬間沉默。
一場關於數據與經驗、創新與傳統的戰爭,正式開打。
這場爭執的根源,並非技術本身,而是一種深植於猴性的執念——「我的方法才是最好的,你們都該聽我的!」
年輕的程序猿相信數據和效率,作業猿相信經驗與安全。他們都拼命說服對方,卻沒有誰真正想去傾聽。
無論是 AI 機器人還是徒手攀爬,都只是一種工具,本身並無對錯。
這就像軟體開發,有人堅持「一定要用 TypeScript」,有人認為「微服務才是未來」,但技術本身是中性的,只有在特定情境下遇上了正確的需求,解決方案才真正產生價值。
當我們執著於證明「我是對的」,往往會忘記專案最初的目標——讓大家能吃到更多、更好的香蕉。
你眼中的高效,在別人看來可能是高風險;你認為的創新,在別人看來可能是不穩定。這場衝突的背後,是不同角色所關注的利益點完全不同:
如果大家只想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,而不願去理解他人的視角,那會議最終只會不歡而散,香蕉還爛在樹上。
僵局中,一位年輕的程序猿突然開口:「老師傅,您能帶我們去看看那個最陡的坡嗎?我們想知道機器人到底會遇到什麼問題。」
這個提問,像一道光照亮了黑暗的會議室。
當他們的目的從說服對方轉變為理解對方為何這麼想時,戰爭就變成了協作。
AI 團隊開始研究如何讓機器人適應濕滑環境,作業猿則憑經驗提出哪些區域可以優先部署機器人。
會議不再是吵架大會,而是充滿了「如何讓香蕉採收計畫更完善」的建設性討論。
最終,猴子們明白了一件事:不是每一隻猴子都要走一樣的路,也不是每一種香蕉都得用一樣的方式採。這份領悟,不僅解決了眼前的技術衝突,更啟發了猴子們對未來的想像。
有的猴子利用經驗去培訓新猴,有的結合新舊技術開發出混合採摘模式,猴群變得前所未有的多元與強大。
這對工程師的職涯又何嘗不是?不是只有成為技術大神才叫成功。
教學、寫作、產品管理、自己創業,社會上所謂的「應該怎樣」的線性人生,真的是唯一解嗎?
你以為的「對」,不一定是唯一的對;你不認同的,也未必就是錯。
在多種觀點中保持開放,在團隊合作中尋求理解,在職涯選擇中釋放彈性——這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核心能力。
別讓執著蒙蔽了你採香蕉的雙手,畢竟,香蕉還是要一起吃才香啊。
在你的團隊中,你更常扮演提出數據、追求創新的「神臂金剛」派,還是點出隱性問題、強調穩定的「作業猿」派?
留言分享你的經驗🐵